燕園北京市房山區音樂輔導老師:怎么才算是用腦子在練琴呢
練琴,首先是用腦,耳朵,其次才是用手。彈出聲音簡單,但會用腦分析樂曲,用耳朵鑒別聲音,是非常困難的。
對于學琴者來說:最難的也是聽覺,要會彈出好的聲音,這首先需要有一副好耳朵,而且大多數時候,要靠自身的“悟性”加上老師的點撥才能有所成就。
何為用腦?——如果只是邊唱旋律邊彈,這恐怕算不上用腦。 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要求,拿過一首新曲:
首先,應該分段,也就是給音樂分句,一句一句的練。 (第一樂句起碼要節拍,音符都完全正確才向下進行)分段練習能夠大大節約練習的時間,但很少有人這樣去練習。更少有的一拿到新曲子,先把全曲都看一看,找一找難點,哪怕拿筆畫幾個圈也好。
其次,分段之后是分手——在單手彈時,要用非常慢的速度,以確保每一個音符的質量,每一個音符都要是獨立的,清晰的,明亮的,要按照音符的時值準確地彈。做到寧可慢,不要斷。(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慢彈”,只不過是中速而已。其實要真正能夠冷靜的慢下來,去傾聽每一個音。)
再次,確定指法,這個是很重要的工作,進入599以后,都要學會先確定指法。指法的固定可以大大節約練琴的時間,確定指法之后,就一定嚴格的按照指法練習。(599并不是為小朋友寫的練習曲,當中很多首練習曲跨度都比較大,這就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更改合適的指法或給和弦合理地刪掉一個音。)
最后,當前面的工作都處理完了之后,完整練習時,要按照樂曲的形象來演奏。每首曲子形象大不相同,演奏者理解亦有不同。耳朵(也就是聽覺)是最難解決的任務之一,也是最難言傳的東西。安東.魯賓斯坦說:“你認為他是一件樂器嗎?不,他是一百件樂器??!”車爾尼曾經說:“鋼琴這個神奇的匣子可以彈出100個聲音層次。”兩位前輩大師都用了100這個詞。 100個層次,也許你會說:那是大師,只有大師才能彈出100個層次來,他能彈出100個層次也因為他是大師。 但就算我們現在彈不出來100個層次,是不是也該試著在鋼琴上,彈出盡量多的力度層次?
一、在鋼琴上,彈出你能彈出力度最小的聲音,落鍵要很慢,這樣由于壓力過小,琴錘會緩慢的擊弦。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用這個聲音去演奏(PPPP) ,但至少,我們要知道這個“聲音”是存在的。 再彈出你所能奏出的最強的音,落鍵速度極快(FFFF) 也許我們也用不到這個敲打的“聲音”, 但了解一下沒壞處。 然后,在你彈的PPPP至FFFF中,看看你能彈出多少個力度層次來。 這時,如果你想,并且愿意去探索聲音,那我相信你的耳朵已經跨出第一步了。
二、旋律與伴奏的層次。任何樂曲都要以突出主旋律為主,但大多數學生不懂得或者做不到這一點。那么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在單手練習時就要開始注重起來。伴奏部分在單手練習時,要盡量的輕些,(力度雖然輕了,但是琴鍵一樣需要彈到底,這樣聲音才不會發飄) 主旋律部分在單手練習時,要盡量彈的深一點。(當然也要講究旋律的走向、大小聲記號,否則就不是音樂,只是一堆音符罷了) 也許你會說:我的孩子還小,哪講得了那么多? 的確,這些不可能一下做到。 但如果你連意識都意識不到的話,你現在彈的簡單的小曲平淡無味,將來彈一定難度的曲目時,又能表現到哪里去? 主旋律與伴奏的層次一定要掌握好。伴奏太強,聽起來笨拙。伴奏太弱,聽起來飄渺,不真實。其中尺度,也只能由老師把握,所以就要找很有經驗的的老師。
三、練習聲音層次的方法。(單手練習)把右手放在鍵盤上舒服的位置(以身體正對鍵盤,手腕放正為準)小指(5指)放在“dol”的位置上,四指放在“si”的位置上,三指放在“la”的位置上。 然后小指用“F”的力度彈dol(四拍),四指用“mp”的力度彈si(四拍),三指用“pp”的力度彈la (四拍) 那么,用這個方法我們會發現,第一音dol第四拍的力度正好是下一音彈下去時的力度。第二個音si第四拍的力度正是下一個音la彈下去時的力度,用耳朵仔細來傾聽去感受。左手的練習方法與右手相同,也可以變換指法來練習。